
世界總人口突破80億意味着什麼?
2022年11月15日,世界總人口數突破80億大關。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說:“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共同慶祝人類進步和多樣性的歷史里程碑,同時也是意識到我們人類對地球負有共同責任的時刻。”
聯合國將全球人口增長的原因歸功於人類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壽命;全球人口增長也是高生育率的結果,特別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貧困國家。
隨着世界總人口數增長,未來世界經濟的整體規模將逐步擴大,新生人口也將為各國未來的新生勞動力人口注入新血液,勞動力人口的增長意味着生產成本得到降低,帶動貿易經濟增長。
但人口增長也是一把雙刃劍。除了經濟效益以外,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負面影響,包括人口老齡化。人口大幅增長意味着將有大量人口在未來的同一時間段步入老年階段,帶來養老問題等挑戰。
人口增長也意味着更多的資源消耗。淡水、能源還有糧食都是有限的資源,如今仍有相當數量的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面臨淡水和糧食供應短缺問題,而全球新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上述國家,過量的人口增長只會形成一種負擔,加劇這些問題的惡化。
並且,隨着人口增長,更多土地資源將用於建設和人口需求對應的配套設施和住房,綠地面積也隨之縮小,打破本就脆弱的環境承受力。除此之外,人口增長帶動了資源消耗,產出更多的垃圾和廢棄物,提高了土壤和水資源被污染的風險。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垃圾問題,將會帶來嚴重生態環境問題。
―《聯合早報》 2022年11月16日
俄烏戰爭與能源危機:液化天然氣為什麼變得重要?
俄烏戰爭削減了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迫使各國尋找替代能源。填補這一空白的燃料主要是液化天然氣(LNG),它像原油一樣被裝入油輪運輸。
什麼是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是甲烷,或與乙烷混合的甲烷,是清除了雜質的天然氣,在冷卻到大約零下160℃後成為液體。液化天然氣不僅更加清潔,所佔空間也比天然氣減少600倍。
在送達目的地後,液化天然氣再次被轉化為氣體,像天然氣一樣,用於供暖、烹飪和發電。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是澳大利亞、卡塔爾和美國。
俄羅斯將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減少約80%,國際天然氣價格因此上漲超過四倍,家庭能源開銷大幅飆升。由於擔心斷電,歐盟與美國簽署協議,進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
美國對歐洲的出口量僅在2022年前9個月就達到4600萬噸,增加了一倍多,美國成為歐洲大陸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據歐盟委員會稱,現在液化天然氣佔歐盟國家使用的所有天然氣的40%。
但歐洲缺乏液化天然氣存儲能力,已經造成了瓶頸。能源研究所(Energy Institute)的工作人員表示:“各國無法接受更多的液化天然氣,因為它們的大部分儲存設施已經滿了。”
而且,歐洲不能接受所有被送來的液化天然氣還有其他原因:歐洲國家儲存天然氣是為了在天氣變冷時供暖使用,但今年秋天的天氣相對溫和。
歐洲國家正計劃再建17個液化天然氣倉庫。這可以使產能增加40%以上。然而,大多數將在2026年才能投入使用。
―《BBC》 2022年11月18日
IMF:全球經濟或面臨50年來最疲弱一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稱,由於美國和歐洲等地的經濟在各種危機碰撞之下放緩的幅度超過了預期,世界可能很快就會處於全球衰退的邊緣。
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IMF表示,近幾個月來,隨着烏克蘭戰爭、通貨膨脹和疫情捲土重來,各大洲都受到了影響,經濟前景明顯黯淡。如果這些威脅繼續加劇,世界經濟將面臨1970年全球嚴重滯漲以來最疲弱的年份之一。
“世界可能很快就會在全球衰退的邊緣徘徊,距離上一次衰退僅兩年時間”。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在伴隨該報告發表的文章中寫道。
簡而言之,全球經濟前景“日益黯淡”,他寫道。
IMF將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從今年4月的預測下調,預計2022年的產出將從去年的6.1%降至3.2%。預計明年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因為世界各國央行將提高利率,通過給經濟降溫來抑制通膨。
通貨膨脹的上升速度也比IMF今年早些時候的預期更為迅速和廣泛。現在預計富裕國家的物價將上漲6.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物價將上漲9.5%。
該國際組織還警告稱,隨着美聯儲加息,可能會出現另一個問題,隨着投資者搶購可提供豐厚回報的國債,預計利率將走高,進一步加強美元。IMF表示,美元升值使新興市場消費者使用當地貨幣購買的進口商品變得更加昂貴,這些市場的通膨可能會被放大。
在貧窮國家正疲於應對糧食危機的同時,俄羅斯和烏克蘭因戰爭而中斷穀物和食用油出口,導致食品成本飆升,並引發人們對饑荒和社會動盪前景的擔憂。
―《紐約時報》 2022年7月27日
美國百貨公司今年能等來聖誕旺季嗎?
美國百貨公司已經提早啟動假日促銷,向購物者示好,結果卻遭到冷遇。今年的聖誕節旺季會不會姍姍來遲?還是說根本就沒什麼旺季?
即將到來的假日季情況可能會變得特別難預測。Kohl's(美國著名的面向家庭的專業百貨公司)表示,10月份銷售意外放緩,而且一直持續到了11月份,這一趨勢令人擔憂,因為零售商一直在提前進行假日季促銷。
中等收入消費者明顯感受到通脹壓力。Kohl's表示,該公司的核心客戶群——中等收入消費者感受到的壓力最重,他們單次購買的商品數量減少,並改買便宜的自有品牌商品,而低收入和高收入消費者的情況要好些。
對此最樂觀的假設是,去年的假日購物模式被扭曲,很難與今年進行比較。因為在去年消費者目之所及的都是關於庫存可能短缺的新聞,他們會比往年更早地囤積禮物;而現在是庫存過剩,消費者可能會踱着更悠閒的步子購買禮物,期待零售商在這個假日季的晚些時候大幅降價。
雖然這樣假設,但百貨公司不能排除消費者持續減少支出的可能性。早在疫情之前,提前進行假日購物就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且美國一些地區的溫暖天氣也可能導致一些消費者推遲購買冬裝。梅西百貨首席執行官表示,那些天氣反常溫暖的地區銷售放緩的幅度最大。
―《華爾街日報》 2022年11月18日
(以上文章觀點屬於原刊發媒體作者所持,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