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觀察時評 > 正文
中美關係或趨緩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 文/蔡恩澤 財經媒體專欄作家﹑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 [第3531期 2022-11-28發表]
▲當地時間11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新華社圖片)

當地時間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雙邊會晤,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中的戰略性問題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了看法。

眼尖的朋友發現,拜登在跟習近平會晤時,是興衝衝一路小跑的。這預先設計的戲劇性細節寓意深刻,透露出美方對習拜會充滿迫切期待,對原本緊張的中美關係熱切希望緩和。相比而言,中方則顯得淡定沉着有底氣。

 

中美元首富有積極成果的會晤


近幾年來,中美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美國視中國為頭號競爭對手,不僅對中國發動大規模貿易戰,限制高精尖科學技術向中國輸出,還不斷在台灣問題上製造麻煩,企圖從經濟、科技、政治等諸多領域限制阻礙中國發展。

歷史表明,中美關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大背景下,中美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當代兩個世界性大國——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雙多邊領域加強合作,同各國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共克時艱,尋道圖強,不僅符合中美兩國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有鑒於此,本次中美元首會晤,就事關中美關係以及世界和平發展前景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戰略性溝通。會晤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超過事先商定的時長。

元首外交為中美關係發展指明方向,兩國元首都重視中美關係的世界性意義,都強調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的重要性,都希望推動雙邊關係止跌回穩,都同意加強溝通交流、推進務實合作。此次會晤,中美雙方明確了方向,要防止中美關係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確定了框架,要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即戰略性框架;啟動了進程,要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到實處,管控和穩定中美關係。

誠如中國外長王毅所高度概括的,這次會晤達到了深入溝通、明確意圖、劃清紅線、防止衝突、指明方向、探討合作的預期目的。

外界對習拜會的反應普遍持積極正面反應。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推特評論說,“中美領導人似乎明白減少對彼此的孤立應該是優先考慮事項,這麼做能讓兩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受益。”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評價,“中美關係此前已開始螺旋式失控,若此前的緊張指數在十分中達到八分,現在已經降至七分,現在也有機制可能進一步降低緊張關係。”

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課程助理教授駱明輝接受媒體訪問時分析,“中美關係已進入緩和期,出現新冷戰的風險顯著降低。”

 

中美關係可望趨緩背後的邏輯


本次中美元首會晤取得積極成果,與中美元首各自國內的政治大氣候較為穩定不無關係。

中共二十大圓滿完成歷史使命,組成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習近平連任總書記,正信心滿滿地帶領中國人民奔向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拜登所在的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拿下了參議院,在眾議院選舉中並沒有輸得那麼慘,“人們沒有因為不喜歡拜登,就反過來喜歡特朗普陣營的人”,這句有點繞口令式的評論精準地總結了本次美國中期選舉的特點,拜登表示“對結果很滿意”。

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中美元首雙方都有足夠的政治意願和政治資本進一步穩定中美雙邊關係。

這次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把事實上中美博弈的結果,從最高戰略層面確定了下來,為中美兩國劃定了新的“安全距離”。

在世界局勢變亂交織、中美關係持續僵冷之際,中美元首會晤吹來了陣陣暖風,行將年滿八旬的拜登小跑幾步與習近平雙手緊握的畫面讓不少人如釋重負。展望未來中美關係,中美雙方都力圖突破今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以來劍拔弩張的局面,或將一改以往劇烈的冷戰姿態,中美關係可能會出現一個階段性緩和的窗口期,雙方都有意願為中美關係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的因素。

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共同利益有增無減。中美不衝突、不對抗、和平共處,這是兩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中美兩國經濟深度融合,面臨新的發展任務,需要從對方發展中獲益,這也是共同利益。

尤其是美方,主動邀約反映出美方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美方主動積極推動中美元首會晤也出於利益考慮,希望在其關切的問題上爭取中方的合作,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禁毒、緩解朝鮮半島緊張態勢、處理俄烏衝突、協調宏觀經濟政策等。

 

未來仍有不確定性


不過,中美關係儘管會有所緩和,但雙方圍繞台灣問題的分歧並未緩解。習近平在會晤中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拜登則反對中國大陸“對台灣脅迫和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動”。

這就意味着未來圍繞台灣問題,中美關係仍然具有不確定性。雖說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大於分歧。但遺憾的是,在零和博弈思維主導下,美國的政府機構、媒體以及軍工企業需要塑造一個敵人。這是不明智的做法。要改變這一切,美國必須在中美兩國交往中尋找到共性,進而造福國民,而不是散播大量對華不實信息,以小人之心,製造陰謀論,把自身的發展建築在限制中國的基礎上。

追溯過往,美國政府領導人慣用兩面派手法,台上握手,台下使絆,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即便是此次兩國元首達得一些重大共識,美方的表態十分華麗,但最終還是要看實際行動,要看拜登政府的執行力。

中美關係決定於美方,中美關係能否得到真正改善,關鍵在於拜登政府能否摒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思想,要以歷史擔當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為中美關係增添正能量、裝上安全閥,為動盪變革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39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