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12月9日,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發布了十大創新案例。渝中區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現場簽署了10個項目,投資金額達195億元,涉及現代金融、現代商貿、大健康、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等領域。
據了解,圍繞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的相關工作,今年9月,渝中區商務委牽頭,委託全球五大行之一的仲量聯行作為第三方專家評審單位,開展創新案例評審。經過案例篩選、企業自評、專家初評、實地調研、現場路演、專家複評等環節,最終從40個優秀案例中評選出十大優秀案例。
本次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發布的十大創新案例分別是:探索涉外法律服務新模式、“教學醫院+工程中心+生物技術公司”三方聯動干細胞靈床研究新模式、全市首家百億級全國性金融總部、全市首個“商業保險+醫療服務”新模式、市場主體風險分級監管新模式、創新成渝兩地證照“互辦互發互認”模式、全市首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醫療養老項目、境外遊客境內小額支付服務外包統計新模式、“在岸融資性保函+離岸外債貸款+匯率風險鎖定”離在岸聯動融資創新。
渝中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案例示範帶動性強,也是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積極踐行“試驗田”的體現。比如,探索涉外法律服務新模式中,通過集聚索通、中豪等法律服務機構,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率先建立了涉外服務外包統計模式,成為全國首例納入商務部統計的涉外法律服務外包創新案例。
再如,全市首家註冊資本金超過百億元的金融機構法人總部——中銀金租在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落戶,創新開展飛機、船舶、醫療器械和大型工程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助力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和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渝中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運行三年多以來,一直聚焦制度創新和項目落地,湧現出一批創新典型案例,也集聚了一批開放型標誌項目。截至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已累積形成製度創新成果30餘項,其中兩項上報國務院。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