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財經透視 > 正文
不夠創新的蘋果,給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
本刊記者 舒志勇 [第3543期 2023-05-10發表]
消費電子市場可謂是一片萎靡,寒氣逼人。

先是英特爾發布的 2023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第一季度營收創2010年以來歷史新低,並且連續兩個季度虧損。接着AMD截至4月1日的季度财报淨虧損為1.3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跌了118%,高通早前發布的第二財季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7%,再到三星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暴跌95%,為14年來最低水平。

在疲軟的消費大環境下,市場急需吃下一顆定心丸。蘋果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它的成績單尤為重要。美東時間5月4日,蘋果公布2023年一季度(截至4月1日的2023財年第二財季)財務業績,蘋果營收948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926億美元,同比下降3%;淨利潤241.6億美元,同樣高於市場預期的226.6億美元,同比下降3%;毛利率為44.3%,同比提升了0.6%。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表示:“儘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但我們很高興地公布了服務業的歷史紀錄和iPhone的3月季度紀錄,並且我們的活躍設備安裝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 

得益於整體表現高於市場預期,財報發布後,蘋果股價飆升近5%,觸及九個月高點,並創下自去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然而在筆者看來,在市場預期本身不高的情況下,蘋果營收、淨利潤出現雙下滑,最大收入來源仍依賴iPhone,蘋果這份成績單難言耀眼。

 

iPhone仍是主心骨


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iPhone在蘋果營收中佔比超54%,達51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創同期記錄。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經歷連續五個季度下滑的背景下,iPhone的逆勢增長完全出乎市場意料。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802億部,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7%。大部分手機品牌一季度業績並不如意,三星一季度出貨量下滑19%,OPPO、小米、vivo都經歷同比兩位數下滑,蘋果成了手機出貨量唯一逆勢增長的品牌,出貨量達5800萬部,同比增長了3%。

庫克稱,iPhone表現好於預期主要是因為印度等新興市場支撐起了iPhone的需求,“iPhone在印度市場的增長非常強勁,市場巨大,我們一直擴大該地區業務。”此外,他也表示蘋果的供應鏈問題得到了緩解,整個一季度,沒有遇到任何產品的任何材料短缺。庫克說,“過去三年供應鏈情況良好,儘管出現了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問題,但供應鏈的彈性令人難以置信。蘋果仍會在各個地方進行投資和製造,尋找供應鏈優化的方法。”

一季度期間,在iPhone銷量的帶動下,蘋果服務業務受歡迎程度也持續升溫。財報顯示,服務部門在2023年前三個月創造了209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收入紀錄,同比增長5.5%。毛利率已經連續7個季度維持在70%以上,達71%。不過,蘋果服務業也正面臨各類挑戰,比如被頻繁起訴的“蘋果稅”,還有歐洲新頒布的《數字市場法案》將迫使蘋果於2024年前,放棄對開發者和iPhone的“壟斷性”控制。

除此之外,Mac和iPad業務則出現“拖後腿”的情況,下跌明顯。一季度期間,Mac業務線營收為71.68億美元,同比下降31%, iPad營收為66.7億美元,同比下降13%。 Mac和iPad在蘋果整體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7.6%和7.03%。雖然此前蘋果就提前警告受零部件短缺、消費疲軟和產品迭代的影響,Mac和iPad的銷售額會出現下降,但此次的降幅仍然超出了市場預期。

 

創新力不足


無論是從蘋果高管的回復,還是財報數據來看,蘋果本季整體表現高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因為挖掘新興市場的潛力,提供長期發展機會。

財報顯示,截至23年4月1日,蘋果營收在美洲、中國和日本市場營收均有所下滑,歐洲市場有6.58億美元的提升。但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余亞太市場卻有着極為顯著的營收增長,從去年同期的70億美元提升至81億美元,增幅超過15%。

庫克在財報會上也多次提及印度市場的前景和重要性。他表示超出行業預期的業績表現離不開印度市場的換季需求。據了解,蘋果在4月18日和4月20日先後在印度孟買和首都新德里開設蘋果直營店,意味着蘋果大力進軍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此前,蘋果一直難以打破安卓手機在印度的壟斷地位,但現在蘋果明顯開始在印度發力,並對其前景持樂觀態度。有分析預測,到2025年印度市場將為蘋果貢獻年收入200億美元。

不過亦有分析認為,雖然蘋果在印度市場的努力有目共睹,但蘋果是否押對印度這個聚寶盆,還有待時間去檢驗。

畢竟,印度市場一直被稱為“外企墳場”,業界對印度市場流傳著“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導,過去七年時間裏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辦事處,占其跨國企業六分之一左右;而在印度大型註冊的跨國公司中共有1700多家“跑路”,占現存公司高達三分之一。

而從這份成績單中,大眾並未看到蘋果新的增長動力,畢竟創新力才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生命源泉。

自庫克2011年接任喬布斯成為蘋果CEO,蘋果一直都未推出具有變革性的產品。在公開報導中,被視為蘋果新的增長引擎有兩個產品,一是全自動駕駛汽車,二是MR(混合現實)設備。

蘋果從2014年就開始布局造車,招攬超過一千名工程師在加州開發電動汽車,命名為“泰坦計劃”。此前彭博社爆料稱,蘋果汽車或將於2024年或2025年面世。然而,近兩年來,蘋果汽車項目高管持續離職,部門還在縮編裁員,蘋果對於造車這件事也閉口不談,究竟何時才能推出也就不得而知了。

而另一個被業內視為風向標的MR(混合現實)設備同樣也是跳票不斷。自2006年申請了幾十項有關AR/VR的專利時起,外界就猜測蘋果或已布局了AR/VR硬件。對於其上市時間也是猜測不斷,有消息傳出,由於軟件和硬件問題,蘋果原定於今年春季發布其首款混合現實(MR)頭顯“Reality Pro”將推遲到今年年中或下半年發布。而其推出後,究竟能給蘋果帶來多少收益也難有定論,畢竟從目前市場來看,XR產品並非剛需。

這也就意味着,蘋果未來營收仍主要依賴iPhone。然而,截至目前,全球電子消費市場仍在寒冬,蘋果究竟還能靠這一“彈藥”衝鋒多久呢?也許,在之后的財報中,我們就能收到答案。 


經導全媒體矩陣
海南瓊海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44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