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什麼是中國未來最關鍵的國家新戰略?如果把這個問題拋給大家,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比如科技創新、新經濟、新基建投資、半導體芯片或新能源等戰略型產業、消費拉動、創投及資本市場,等等。然而,我在上述問題中用的是“關鍵”這個詞,不是其他定義,那這個關鍵性的國家新戰略方向究竟是什麼呢?
安全!
對,就是中國在關乎“國家安全”的重大議題方面明確提出的新型戰略以及相應的國家政策、策略和產業體系。我們知道,近年來,國家在很多重大會議和場合,不斷強化對國家安全戰略的表達,並且看到了相應的政策投放以及多層次、多系列的安全產業鏈的建設。
例如,2022年中國的核心訴求是“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國家安全”置於顯要位置;十四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安全”一詞出現90多次,還有大會上推進的國家機構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三大機構:科技技術部、等等。
可以明確地說,“國家安全”已成為當下國家最關鍵的戰略考量。未來中國的國家核心政策導向和產業大趨勢中,“安全”一定排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國家將出台一系列關於維護國家各領域、各層級安全發展的政策及法規,強力推進國家安全戰略和策略的貫徹落實。
為什麼現在國家如此重視“安全”問題?這是過去若干年間中國在不斷推進全球化過程中,在與美西方長期以來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和對壘中得出的極為深刻的經驗和教訓。
從古至今,數千年來,圍繞這種國家安全問題,中國的困局從來沒有中斷過,只不過隨著國運的起起伏伏,國家安全問題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領域表現得有所不同而已。尤其是當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美國的70%左右,在科技等核心領域已經出現對美國的赶超態勢,成為針對美國的又一次的全球第二強國對美國的競爭壓力時,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出現了,中美之間的摩擦和抗爭日益激烈,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和遏制已經進入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最高決策層、最高層會議近年來不斷強調國家安全、並把國家安全列入國家關鍵性戰略的根本原因。
從國家安全觀看,它是一個內容豐富、開放包容、不斷發展的思想體系,其中的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
可以說,安全問題涉及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全球安全和國家安全,中至地區、城市、各領域安全,下至每個家庭、個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都需要有相應的國家戰略和政策的支持,都需要孵化和培育出一系列的安全類事業和產業來保障。
我們看到,國家已經設立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制定實施了《國家安全戰略綱要》。二十大報告對國家安全做出新的戰略部署,提出了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未來中國越來越需要以新安全格局作為基礎保障,需要更高水平的國家安全戰略和政策來保障更高質量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國家安全這個關鍵性的新戰略大背景下,“國家安全”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戰略性口號和一般性政策,而是由戰略“雲天”模式日益以產業體係為依托而逐漸形成可行、可控、可防、可靠的“落地”模式,正在通過產業運行而為國家安全做出越來越重要的貢獻。
在我們國家堅定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明確清晰的國家安全理念和認知,在這個國家最關鍵的新戰略導向上,通過以各種形式和渠道加盟安全產業體系,通過一系列務實高效的安全產業成長策略和操作流程來為國家安全戰略的落地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